《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时间:2016年01月14日 信息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

由于想办好《中原艺术网》和个人对石的爱好,去年以来,我到过山东的泰安、浙江的青田、福州的寿山、河北的曲阳等地。下了公交车提上水和方便面,便是寻石、看石、恋石,和石雕艺术家及石雕艺术馆谈石。忘乎凡尘,享受艺术,把美留在心中,把烦恼丢在脑后。今天向大家推荐一下我国石雕艺术

我国石雕艺术品种繁多,历史悠久,且雕刻品大多为无名石匠所作。千百年来,伴随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流传至今。它表现了民间工艺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刨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人文价值。

   石雕主要是指以花岗石、大理石、叶蜡百等天然石料,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技法雕刻成的各种艺术品和实用品。

   从其用途上看,一是用于建筑构件和装饰,如台基、柱础、栏杆、牌坊、石狮、石人、石兽及拴马柱等。二是为宗教服务的神佛造像,如山西云冈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三是供室内陈设的欣赏品和具有实用功能的生活用品,如案头摆件、砚台及蒜臼、压石等。

中国雕刻艺术是从石雕开始的。上古时期,原始人类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创造石器工具,并在石器工具的制作和材制选择上,讲究实用与美观。从造型意义上讲,这些石器虽然是实用品,但其性质己接近于雕刻艺术创作。河北武强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头,是距今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作品。同时在各地还发掘出了许多大型石雕动物,如石虎、百枭等诸多装饰石雕。据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记载,中国秦代(公元前 221-公元前207年)已能雕刻出巨型石雕——石麒麟。据传蜀都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曾在岷江边上置石雕犀牛以镇水。汉代的石雕十分发达,特别是西汉时期的霍去病墓的石雕群,令后人叹为观止,是石雕艺术的顶峰。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墓在陕西省兴平县(现为兴平市)汉武帝陵东北处,现存石雕有“马踏匈奴”、石人、卧马、卧牛、卧象、伏虎、野猪筹10余件,均由花岗石雕成,造型整体有气势,生动传神。同时,大部分作品是依石拟型,稍加雕刻,突出了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势,显示出汉代石刻刚强气魄、深沉宏大的风格特色。

汉代的平雕(平面浮雕)有平面阳刻、阴刻等几种形式。如东汉墓室、祠堂等建筑的石壁上就盛行这种平面装饰雕塑。内容有神仙故事、历史人物、社会生产及生活场景等。由于多为浅浮雕,起伏不明显,故又被称为“石刻画”或“画像石”。

“画像石” 是我国一项丰富的艺术遗产,从西汉中期至东汉末年最为流行的一种刻有画像的建筑、棺椁、石材,艺术价值很高。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礼仪、生活习俗和审美追求, 并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规律以及二维空间、剪影式的造型特点。它以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运动特征,尤其擅长用有流畅的圆弧线表现外轮廓。正如贡布里希(英)在《艺术的故事》中讲:“中国艺术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角的生硬形块,而是喜欢弯曲的弧线。要画飞跃的马时,似乎是把它用许多圆形组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雕塑也是这样,都好像是在回环旋转,却又不失坚固和稳定的感觉。”

中国的陵墓石雕在东汉时期一度盛行,但由于三国及两晋时期的连年战乱及为防止盗墓而在上层社会中流行了薄葬制度,帝王诸侯陵墓前的雕像石刻极少。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使追求奢靡之风再次泛起,帝王诸侯纷纷大肆修建陵墓,这也使得陵墓雕刻又一次成为了社会的风尚,作品的艺术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新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陵墓前树立石兽、墓碑和石柱的风尚在南朝十分盛行。据考证,这一制度始于南朝的宋代,逐步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制度。南朝陵墓前的石兽均为一对。按照制度,皇帝陵前的石兽,头大而颈部略细,有翼有脚爪,颌下有长须垂胸,陵前右侧的一座头上独角,左侧的一座头上双角;王侯墓前的石兽头大而颈部短粗,有长舌垂胸,有翼有脚爪,但头上无角。

    关于石兽命名,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头上双角者称辟邪,独角者为天禄,无角者为符拔;第二种认为双角者为天禄,独角者为麒麟,无角者为辟邪;第三种则认为双角和独角者均称为麒麟,无角者称为辟邪。麒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鹿,有角的鹿形早在汉代即已出现,因此,南朝陵前的角石兽,应是在继承汉代石兽造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起源于公元四世纪魏晋时期,衰落于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是集雕刻、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而雕刻是其中的主体,也是我国石雕艺术中的精品。中国石窟艺术以简练概括的造型,表现了中国人内在的精神和理想的美。这些优美、生动、朴实、敦厚的雕塑形象历经千年而始终具有艺术魅力。

    隋唐时期的石雕,主要表现在建筑装饰和陵墓雕刻两方面。如隋代建筑的安济桥,从龙的造型上可看出,是继承了商周青铜器上蛟龙的某些特点,将其雕刻成穿岩的栏板装饰,取其龙能激水之意。其造型表现了神龙的矫健形态,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刻桥全部用石头建造,桥的石栏板上雕有蛟龙穿岩的形象,刀锋犀利、雕法洗练,是一件艺求性很强的石雕作品。佛塔雕刻方面,有西安市唐代建成的大、小雁塔,山西临汾市的铁佛寺佛塔等。西安大雁塔门框和门楣上的石刻线画是至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唐代石雕艺术珍品。西安出土的“昭陵六骏”和乾陵、顺陵的石狮、石麒麟及独角兽等造型真实、形态生动,具有感染力,为后来宋、元、 明、清各代石刻树立了模式。

    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俗美术的发达。在造型艺术上风俗人物画非常突出。在寺庙宗教雕塑中亦有反映。如大足北山石刻,地狱的上方有一养鸡妇女,本意是养鸡杀生者被打入地狱,但雕出的是一幅具有田园风光的风俗画面:一妇女掀开鸡笼放鸡的情景,主角是农村中常见的纯朴妇女那优美而闲适的情态。淡化了宗教的教义。

    至明清两代, 建筑雕刻向世俗化发展,风格质朴浑厚, 石雕内客大多是反映民居生活习俗的,如云南民居的石雕 “牧牛”、“垂钓”均是当时人民生活的写照。在当时石牌坊最为优美精致。如河北灵寿县县城的石牌坊,清代山东单县县城的“百狮坊”、“百寿坊”,山西运城的石狮、石坊等,均以雕工精美著称。云南丽江古镇上纳西族保存下来的牟府大理石牌坊,巍峨宏伟、精致秀丽。

清代民间,比较著名的石雕有青田石雕、寿山石雕、惠安石雕和云南大理石雕等。青田石雕产于浙江省青田,创始于南宋,初为刻制印章,后品种逐渐增多,有各种实用品及山水佛像等欣赏品。寿山石雕其石材产于福州市郊的寿山而得名,以“田黄石”最为名贵,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寿山石始于南朝,明代以印章兽纽雕刻而闻名,其精品多为宫廷收存。寿山石雕首先要“相石”,即根据石材形状及石质纹理和色彩再确定表现题材

惠安青石雕,产于福建惠安地区。明清时期惠安石雕以石狮、石人、龙柱闻名,石狮造型威武雄壮,口中含一石珠,石珠在口内可以滚动自如,习称为“南狮”,别具一格。

拴马桩桩头石雕是明末至近代农村的石雕工艺品。在陕西农村宅院门前设拴马、牛等牲畜用的石桩。

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对居室审美的要求,作为生活用品的小件石雕,和用作饰品的石雕摆件大量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居室

2016年1月13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奇异百彩的石雕艺术

 

 

上一篇:应用广泛易于刻塑的砖雕
下一篇:《中原艺术网》向您推荐淡雅奇葩的竹雕艺术供欣赏

最新文章

QQ:673556228   微信公众号:zyysgrj    手机:13393938966  管理

Copyright © 2015  中原艺术  版权所有 All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8002243号    邮箱:zk3190110@163.com